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官微:jinribohai521

勇立潮头踏歌行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04-03 09:55来源:沧州日报

勇立潮头踏歌行

——沧州推进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张伟

  加快推动港口转型升级,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最便捷出海口,2009年以来,黄骅综合大港吞吐量年均增长27%,集装箱年均增长30%。
  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已累计完成重大产业投资3579亿元,建成重点产业项目265个,初步构建起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
  ……
  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三大机遇,加快推进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生态宜居美丽沧州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快港口转型升级,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雄安新区最便捷出海口
  春暖花开,绿波微漾,生机盎然,渤海之滨的沧州黄骅综合大港一派繁忙景象。
  去年7月,黄骅港口岸20万吨级矿石码头获准正式对外开放,黄骅港建设国际化枢纽型大港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港口是发展的引擎,更是沧州发展重心由内陆走向沿海,发展沿海经济的关键一环。
  2010年8月黄骅港综合港区起步工程正式通航,实现了黄骅港由单一煤炭输出港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的转变,改写了沧州没有综合大港的历史。自此,沧州不断完善港口功能,建设国际知名深水大港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港口建设投资500亿元,建成20万吨级航道和3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对外开放的万吨级以上码头达到14个,黄新欧国际班列开通运营,黄骅港拉动冀中南、辐射中西部、服务京津雄能力持续增强。
  更令人兴奋的是,去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发布,黄骅港被写入纲要,与天津港共同被确定为雄安新区出海通道,担负起打造雄安新区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制造业协作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光荣使命。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也对沧州寄予厚望,支持沧州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创新示范区;省委九届八次全会更是提出,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加快港口转型升级步伐,把黄骅港打造成现代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希望殷殷,重任在肩,沧州人不敢懈怠。如今,我市正紧紧围绕目标定位,重点推进集装箱、滚装等总投资361.5亿元的19个专业码头建设,加快调整优化港口功能。启动皮带机管廊二期、液化管廊等总投资45.2亿元的疏港油气管线运输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曲港、雄港铁路等项目,打造名副其实的雄安新区出海通道;确保总投资54.4亿元的8个铁路项目2020年前开工建设,全面提升港口集疏运体系水平。深化与天津港“点线面”全方位合作,开通两港集装箱“穿梭巴士”,全力推动码头、航线、资本、货源等多领域合作,共建极具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环渤海世界级港口群,力争到2035年,黄骅港国际航线达到50条。积极申报进口木材、冷链、平行进口汽车整车等指定口岸,加快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制成品集散、冷链物流、木材等“八大临港物流交易中心”,推动黄骅港由单一装卸仓储功能向物流、商贸、信息、金融等功能拓展。确保今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争取100万标箱。
  在港口的带动下,我市沿海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3%。
  做大做强临港产业,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
  随着黄骅港功能日益完备,港口对产业的拉动作用愈发显著。
  眼下,北汽华北(黄骅)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落地生根……目前,渤海新区累计完成重大产业投资3579亿元,建成中海油安全环保升级、嘉好粮油大豆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项目26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2家。新区装备制造、科创、新材料、轻工食品、新型建材、临港商务、综合保税、海洋经济、现代物流等一批特色功能园区加速成型,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初露峥嵘。
  沧州沿海这方热土,正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生物医药、汽车、大学等领域对接成果斐然。累计承接京津项目1559个,协同发展走在省市前列。与瑞士、挪威、英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法国液化空气、德国巴斯夫、北汽集团、新兴际华、中国一重等国内外500强投资项目28个,累计利用外资14.2亿美元。
  发展永无止境。适应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渤海新区作为全市沿海经济最前沿,紧紧围绕建设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功能定位,把形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临港产业作为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主动力,坚持“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高质量发展),严格“六个坚决不上”(不符合环保要求、不符合发展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符合集约发展要求、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做到“六个持续聚焦”(持续聚焦“六大新动能”和“五大新引擎”项目、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新材料项目、海洋特色产业项目、优质外资项目),加快壮大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坚定不移走不依赖总量指标上项目的新路,重点抓好北矿高端矿山设备、北京华鹰无人机、中氢氢燃料电池、中铁湘建云轨产业园等406个大项目好项目,谋划推进130个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项目。坚持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持续推进闲置土地清理,近三年清理处置和激活闲置土地4.5万亩,促进239个项目开工建设,去年近万亩项目用地由“闲置状态”转为“开工模式”。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15个,同比增长70%,占全市的61.5%。鑫海四期、石家庄四药等114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质增效成效显现。生物医药、绿色石化产业等新动能新引擎增加值对全区GDP的贡献率达到46.6%。
  如今,沿着这片蔚蓝海域,项目建设已成“燎原”之势:总投资逾400亿元的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及煤炭港区码头群、总投资166亿元的鑫海化工炼化一体化等投资额超百亿元的“大块头”项目,已成为这里的“顶梁柱”;总投资42亿元的泰恒特钢铬铁合金、总投资21.5亿元的神华机车修造基地、总投资4亿元的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等富含科技元素的高品质项目,已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
  加快全面对外开放合作,建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高地
  去年,位于沧州的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被正式写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非亚纲要》,成为“一带”与“一路”的战略交汇点和河北与中东欧国家交流合作的新窗口。
  据悉,中小企业合作一直是“16+1合作”重点关注和积极推动的领域。深化中小企业合作不仅有助于丰富“16+1合作”内涵,还能进一步提升合作的规模、质量和水平。
  如今,合作区规划面积3300亩的中欧绿色产业园一期开工建设,斯洛伐克和捷克商务中心相继建成,中捷通用航空机场建成投用,累计签约落地中东欧合作项目近40个、总投资300亿元,捷克鲨鱼飞机项目今年年底前可具备投产条件。届时,将实现捷克飞机“沧州造”。
  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我市加快推进斯洛伐克D1园区沧州特色产品展销中心、中东欧合作区欧洲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等互动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公共海外仓,争取三年内建成覆盖亚欧两大洲20余个国家的商品贸易网络,走热中东欧商贸线、友谊线。以此为带动,打造了韩国工业园、日本工业园等国别园区,加快黄骅港综合保税区建设申报,世界化工分销巨头德国布隆泰格、全球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美国嘉吉、全球特种化工领军企业瑞士科莱恩等优质外资项目纷纷落地。去年实际利用外资4.36亿美元,同比增长40.8%,占全市的64.8%;进出口总额完成145.2亿元,同比增长49.7%,占全市的45.8%。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广阔的发展平台,加之港口、区位、土地三大优势,沿海已经成为推动沧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市还不遗余力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力沿海经济提效提质。围绕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在搭建平台、培育主体、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引导创新资源向沿海地区聚集、向企业聚集,扶持做大一批创新能力强的涉海龙头企业。积极引入京津科技成果,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潮起渤海湾!如今,沧州沿海经济带建设犹如一艘开足马力的航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破浪前行,驶向深蓝的远海。



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理管理办法 今日渤海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7-3155727
c 2015-2017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备案编号:冀ICP备1000832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17

http://beian.miit.gov.cn

技术支持:河北欧米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