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记党的二十大代表、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梅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0-11 10:23来源:沧州晚报 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记党的二十大代表、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梅 本报记者 李圣哲 “来打官司的人,都是我的家人和兄弟姐妹。”这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梅常说的一句话。 今年49岁的张梅,1995年到法院工作。27年来,她一直用真心对待群众,尽力解决问题,努力做到“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官就像医生 先要找到“病灶” 张梅出生在青县一个农家。家是她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她的第一任“老师”。 张梅的父亲是村医,为人公道。村民如果发生矛盾,都愿找他调停。张梅的母亲也是个“热心肠”,经常帮助别人。母亲常常叮嘱她:“将来你要是有了能力,千万不能刁难人,要多帮衬大家。”张梅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大学毕业后,张梅被分配到青县盘古法庭。她接待的第一个当事人,是遇到赡养问题的同村一位老人。 张梅详细了解了老人家里的情况,知道他的孩子们生活也遇到了困难,便决定进行调解。 当天晚上,张梅就在自家院子里“开庭”。张梅让父亲把老人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招呼过来。四个儿子应该怎么履行赡养职责,她都说得清清楚楚。事儿说清了,气儿捋顺了,诉状也就撤了。 这成为张梅职业生涯的开端,也铸就了她做法官的风格。无论走到哪里,她一直是所在法院下判决最少的法官。她总是真诚、公正地为各方着想、进行调解,努力化解矛盾,止于未诉。 张梅说,一名法官,就像治疗“社会关系疾病”的医生,找到“病灶”,把“病根儿”除掉,才能让社会关系更加和谐顺畅。 法官还应是 群众的“服务员” 在张梅看来,案子无论大小,只要把群众装在心里,一碗水端平,就一定会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和尊重。 2011年春天,张梅所在的调解中心受理了130件拖欠取暖费案件。张梅心想,一个小区100多位业主不交取暖费,肯定有原因,要先了解清楚。 趁晚上业主在家,张梅去送文书。一开始,业主们很抵触,但她并不气馁,耐心进行沟通……很快,大家便打开了话匣子,讲出矛盾背后的问题。 就这样,用了17个晚上,她走访了所有的业主,摸清了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所在。随后,她又协调物业公司,推动解决案件涉及的问题。最终,130件案子全部得以调解撤案。 张梅常说:“法官不仅是案件的裁判者,还是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她曾拖着扭伤的脚,大清早陪当事人接回媳妇,挽救即将破裂的家庭;她曾为办理案件辗转多地,连续奋战5个昼夜…… “立案有问题, 找张梅!” 日前,记者在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见到了张梅。她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俨然一位“邻家大姐”。不过,她看似柔弱的肩膀,却屡扛重任。 2020年年初,张梅带领专业审判团队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同时通过网上开庭、隔空审判,为民解难。 今年3月,刚刚接任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的张梅主动请缨,带着行李与同事们在单位值守16个昼夜,推进各类案件的审理。她还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立案有问题,找张梅!” 那段时间,张梅等人做到了司法服务不“停摆”,市县两级法院共计网上立案2450件。 工作27年来,张梅办理了数以万计的案件,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称赞,其中包括民事纠纷案2000余件。她曾获得“全省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的办案经验和工作方法被全市法院系统推广。 谈到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张梅十分激动。她表示:“我将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文章分类:
二十大代表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