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免费为贫困户修鞋 残疾老人自食其力退出低保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3-19 11:44来源:沧州日报 提示:在市光荣路与浮阳大道交叉口,有一位修鞋老人,他叫赵斌,身有残疾,却9年如一日,坚持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义务修鞋。如今,儿女均已成家,生活稍有起色,他又毅然退出低保。 九年免费为贫困户修鞋 残疾老人自食其力退出低保 本报记者 王雪 1 遇车祸残疾选择修鞋为生66岁的赵斌是运河区柳庄子村人,现居住在运河区中心家园小区。年轻时,他在工地打工,砌墙、抹水泥……作为技术工人,他成了工程队里的一把好手。活多的时候,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赵斌有一双儿女,家庭幸福。不幸发生在1999年7月的一天,他出门办事时遭遇车祸,醒来时左腿小腿被截肢。 腿残疾了,工地的活不能做了,但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安上假肢后,赵斌曾选择蹬三轮谋生,可他左腿残疾,使不上劲儿,尤其是爬坡的时候,都要下来推着走。无奈,他只好放弃。 在村里,赵斌是大伙儿公认的热心肠。谁家东西坏了,他都能帮忙修好。有人建议赵斌摆一个修鞋摊,他寻思再三,这个活能做得来。 别看修鞋工作不复杂,但要熟练使用锤子、剪刀、锥子等也不是个简单事儿。为了学技艺,他将自己的鞋拿给路边的修鞋匠,在一旁观察学习。后来,他买了补鞋机、剪刀、钳子等修鞋工具,带上工具包和小板凳,骑上三轮车,每天花近一个小时,来到市区光荣路上摆起修鞋摊。早上8时开工,下午6时收摊,这一摆就是18年。 2 困难户残疾人修鞋不收钱 回忆起给困难户残疾人免费修鞋的缘由,赵斌至今难忘。9年前的一天,一位双腿残疾的老人在摊位前徘徊,欲言又止。他上前询问,老人掏出了一双鞋,鞋底磨出了大窟窿。“可以帮我修鞋吗?这是老伴儿的鞋。”“当然,您坐下歇歇。”赵斌一边修鞋,一边和老人聊天。 他得知,老人家庭贫困,自己双腿残疾,老伴儿也患病,平时省吃俭用。赵斌涂胶、缝线,专心帮老人整理鞋底。“人们都嫌我穷、寒酸,生怕我不给钱。”老人没想到赵斌愿意修鞋,从口袋里掏出几元钱。“不要钱,我的小摊免费给您服务。”赵斌笑着将鞋递给了老人。 从那时起,赵斌的小摊上多了一项规定:特困户修鞋免费。 家住柳庄子村的赵世铎和赵斌有着相同的经历,同样因车祸导致腿部残疾。赵世铎出车祸后,家里的开销只能依靠年过七旬的父母打零工和每月的低保金。知道他家的情况后,赵斌给他家人修鞋从来不收一分钱,一直到现在。 3 大家都称他为“雷锋鞋匠” 光顾过赵斌鞋摊的顾客对他的印象是:手艺好,人实在。 采访时,记者见到了前来修鞋的王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和周围的邻居都是赵斌的老顾客,谁家电饭锅坏了、拉杆箱坏了,都来找赵师傅,零零碎碎不费劲的小活,赵师傅从来都不收钱,即便遇上麻烦活,收钱也很少。大家都称呼他“雷锋鞋匠”。 赵斌说,许多人知道他为贫困户、残疾人免费修鞋的事迹后,都来照顾自己的生意,连住得稍远的居民也都慕名而来。如今,来他这修鞋需要排队,有的顾客一等就是半天,但一句埋怨也没有。 修鞋时,赵斌脸上总挂着笑容,与前来修鞋的顾客拉着家常。“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只要还能动,就不能闲着。”赵斌说。 赵斌最困难的时候,村里给他办理了低保,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他和老伴儿也搬到了市区居住,家里的日子也不像过去那么困难。最近,他来到村委会,主动要求退出低保。他说:“生活困难时,政府给了我帮助,如今日子好过了,我应该退出来,把这钱给更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