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二十大·网络安全主题征文|互联网时代,如何守护“脸安全”?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8-03 10:40 互联网时代,如何守护“脸安全”? 任丘市公安局 韩静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奋力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其中,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项基本内容。 网络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亿万网民的一件大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迅猛发展,人脸识别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小到手机解锁、身份验证、上班打卡,大到国境边防、公共交通、城市治安、疫情防控等众多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人脸识别技术所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2021年央视“3·15”晚会上,一起人脸识别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换脸”、“偷脸”、“丢脸”现象层出不穷。因人脸等身份信息泄露导致“被贷款”“被诈骗”和隐私权、名誉权被侵害等问题也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身份证照片等个人信息制作成动态视频,破解人脸识别验证程序,实施窃取财产、虚开增值税发票等犯罪行为,通过破解“人脸识别”技术实施犯罪的行为成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新类型。 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中的生物识别信息,是生物识别信息中社交属性最强、最易采集的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甚至还可能威胁公共安全。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2020年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显示,在2万多名受访者中,94.07%的受访者用过人脸识别技术,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30.86%受访者已经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等遭受损失或者隐私被侵犯。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担心不断增加,强化人脸信息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 党中央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对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相较于一般的公民个人信息,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予以更严格的保护,防止人脸信息的滥用。 新技术带来的问题还需要新技术来解决,未来应通过数据脱敏、隐私计算、分散储存等技术手段加强生物特征信息保护,提升风险技防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妥善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寻求平衡,在立法、执法、监管等层面建立多维度的立体防护体系。同时,加快建立人脸识别的网络及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制定人脸识别应用技术标准体系,明确对人脸识别软硬件应用的安全技术要求;建立人脸识别应用的安全评估及审核制度,更重要的是,对于非法采集、泄露及滥用个人隐私、不正当竞争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企业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应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予以刑事处罚。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相信随着互联网治理能力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防线将越筑越牢,网络安全之基越夯越实,网络安全图景越绘越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