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在城市也有了温暖的‘家’”
——我市农民工劳务市场投用首日见闻
本报记者 郭玉培
走进窗明几净的市区农民工劳务市场服务大厅,来自青县的崔玉林正在填写信息登记表。从事电工工作20年的他,过去习惯站在新华桥头等活儿,风吹日晒的日子并不好过。崔玉林说:“劳务市场里配置了卫生站、公共厕所、停车处,这样的条件比站桥头真是好太多了。”
运河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不管是农民工在市场登记用工求职信息,还是有用工需求方找相关劳务信息全部免费,他们就是要为农民工在城市打造一个温馨的“家”。
据介绍,在市区揽活儿的农民工多来自运河、新华两区城乡接合部的村庄和沧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沧县及青县、河间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在市区临时找活儿干的农民工有几千人。他们的工种涵盖电工、电焊工、木工、油漆工、钢筋工、架子工、装潢工、泥瓦工、抹灰工、水暖工、勤杂工、三轮车出租、拖拉机出租、短途汽车出租等工种。“他们是城市居民的‘宅保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我们也应该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家’。”有关负责人说。
来劳务市场登记找活儿的运河区人王亚琴,虽然才35岁,但她的模样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她说,自己没文化,也没技术,只能靠干体力活赚钱养家。之前她和本村的一个姐妹经常在市区永济路桥头等活儿,虽然也带着帽子、口罩,但每天站街等活儿,风吹日晒,雨天雪天也没地儿躲避。“现在好了,农民工市场投用了,我们这些人也算是在城市安‘家’了。”看着崭新的市场,王亚琴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劳务市场投用当天,中通快递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也来到了现场。这位负责人说,快递行业马上迎来用工旺季,他们听说劳务市场今天投用,赶紧过来登记,希望能多招些操作工。
记者在农民工劳务市场看到,市场共分为管理服务区、业务洽谈区和车辆存放充电区三个区,其中管理服务区包括业务大厅、档案室、矛盾调解室,设有信息登录、用工、法律援助等窗口。业务大厅设立LED屏对个人及单位用工信息滚动播放;对现场达成用工协议的双方进行登记,便于跟踪服务;对不能到场的用工个人或单位进行预约登记,以便及时对接服务。同时,为困难农民工提供生活援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等日常帮扶救助服务。业务洽谈区主要是为农民工、用工个人和用工单位提供业务洽谈场所,为农民工和环卫工人提供临时休息的场所。车辆存放充电区主要是为农民工提供车辆存放地点,并提供免费充电设施,其中三轮车存放充电区,安装了充电桩16根,可同时满足32辆车充电;电动车存放充电区,安装了48个充电口,可满足48辆车充电。同时,农民工市场还设有车辆维修处,免费为农民工提供维修工具,免费充气。
运河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学峰告诉记者,市场还将为广大农民工会员办理工会普惠卡,提供衣、食、住、行、医等多方面的普惠化服务,做到对每一个服务项目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真正做到为农民工服务不留“死角”,让农民工及时找到活儿、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