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官微:jinribohai521

亦刀亦枪展神威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10-15 10:12来源:沧州日报

亦刀亦枪展神威

——中华苗刀在沧州

本报记者 鲁萍

  刚刚落幕的第十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上,由武林一代宗师郭长生嫡孙、国际苗刀联合会会长、中华非遗项目苗刀代表性传承人郭铁良率领的30人的苗刀队伍,斩获了11金、17银、16铜的佳绩。
  苗刀,刀身修长,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并可单双手变换使用。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内涵丰富,结构严谨,刀法凌厉,技击性强,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战意义。据介绍,民国初年,三省巡阅使兼直隶总督曹锟在保定总督衙门建卫队营苗刀连,选聘武林中素有“燕子”之美称的沧州人郭长生为他的贴身护卫,并将苗刀连作为他出巡时的仪仗队。郭长生师从武学大师刘玉春,学习通臂拳、苗刀、左把大枪等武学技艺,精于刀、枪、剑等十八般兵器,技击、摔、拿,均有绝妙之处。1927年,爱国将领张之江等筹备成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大力倡导苗刀文化,提议把苗刀作为中央国术馆的必修课。郭长生便担任中央国术馆的一级苗刀教授兼外交部的武术教官,使苗刀这一文化瑰宝得到进一步发展。“七七事变”后,郭长生没再回南京,留在沧州老家,传承武学。其弟子遍布大江南北,最具代表性的有曹砚海、高玉清、郭建伟、刘子周、张群炎、牛增华,及其子郭瑞林、郭瑞祥等。
  郭长生在世曾有言嘱子:“瑞祥要将苗刀编著成书,以流传后世”。郭瑞祥尊父命,于1986年著成《苗刀》一书,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向国内外发行。郭瑞祥,自6岁随父习武,深得其父拳械和摔打擒拿技艺精髓,1981年被聘为河北沧州武术馆(官办)馆长,并开馆办班,面向全国招生,其门徒遍及世界各地,多名弟子曾在国内、外重大武术比赛中夺得数十枚金牌。数十年来,郭瑞祥一面练武授徒,还专心致力于武术理论的研究与著述,先后编著《苗刀》《苗刀技法》《通臂二十四势》《劈挂拳》《沧州劈挂拳》等十几部武学著作,并在国内外武术刊物杂志上发表了几十万字的论文。郭瑞祥于1995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并荣获国家武术最高段位九段。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很多人都不知道苗刀,甚至说苗刀是日本刀。为此,我父亲郭瑞祥走南闯北,考古寻根,最终证实苗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郭铁良介绍,苗刀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朝时,戚继光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卫国,威震华夏。苗刀过去还曾叫过环手刀、陌刀、长刀、单刀等。苗刀刀法结构严密,势如破竹,它既可当枪使,又可当刀用。但习武之人如武艺不精熟,难以领悟其中奥秘。因此,历代武林先人对此刀多珍藏而不轻传。郭长生生前所使用的苗刀是曹锟当时选名匠锻打的,式样美观并异常锋利,郭瑞祥将这口宝刀献给了国家,并作为历史文物展览。
  为了再现武林先人所使用过的宝刀,弘扬苗刀文化,郭瑞祥古稀之年携长子郭铁良历尽辛苦,三赴浙江,不辞辛苦寻访制刀名匠,经反复多次试验,终成功地研制出新一代苗刀,并荣获国家专利。
  郭铁良接过苗刀传承大任后,除了习武授拳、著书以外,还探索利用影视媒体将苗刀及沧州武术传播得更远更深。抗战电视剧《大刀记》中,一代宗师“燕子”郭长生三战日本太田“宁死不当亡国奴”的传奇故事,通过荧幕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郭铁良担任了此剧中苗刀技法指导、顾问。郭铁良在香港注册成立国际苗刀联合会并担任会长,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设立了分会,传播中华武学。
  据郭铁良介绍,他在市区设立了苗刀展示基地、苗刀技法研习中心,今后他将以多种方式把中华苗刀文化传播得更广更深远。



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理管理办法 今日渤海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7-3155727
c 2015-2017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备案编号:冀ICP备1000832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17

http://beian.miit.gov.cn

技术支持:河北欧米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