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官微:jinribohai521

河沧州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1-07-23 08:58来源:沧州日报

河沧州

高海涛

一座城市,有水,就灵动。黄河、黄河入海口;滹沱河、滹沱河入海口;大运河、流经城市最长的大运河。它们不是名称,是沧州的灵魂。单从名字看,“沧”, 从水,从仓,表示“生产食物的河湖泽海”。在河北省地形图上,沧州像瓶底,有水就到了这里。在谭其骧的秦汉地图上,黄河与滹沱河都是在这入海的。

传说,青县盘古井是大禹治水时发现的。头天晚上,大禹梦到了黄河的肚脐。次日,他还没想通黄河怎么会有肚脐时,发现了一口通达四海的深井。大禹顿悟,井是盘古的肚脐变的。像他的骨骼变成山脉,血液变成江河,肌肉变成田土一样。大禹以井为中心,建了一座盘古庙。

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这样开头:河水奔流,流过亚当和夏娃之家……盘古庙前的那条河,是古黄河故道,也是滹沱河故道。滹沱河流入河间国界,与黄河故道重叠,一直到青县入海。谭其骧西汉地图上,河间国西,滹沱别河、滹沱河、滹沱别水扭在一起的那个点,恰似肚脐形状。

2000多年前,《诗经》避开燃烧着“秦火”的黄河激流,沿着“肚脐”躲进禹贡黄河故道南,由滹沱别河、滹沱河、滹沱别水组成的世外桃源河间国。献王刘德在那里搜集整理六艺,制礼作乐。南京大学教授成祖明认为,刘德在河间国用了26年的努力,虽未实现“以礼治天下”的梦想,但通过“聘求幽隐”,据残存资料,或记忆,对过去重构、想象与创造,凝聚了那个时代及以前人类精神价值的结晶。

渤海新区有个武帝台,汉武帝为观黄河入海而筑。据记载,与武帝台相距60公里的天津,曾经也有一座同样高台。由此可见,当时黄河入海口,何等壮观。公元11年,黄河改道后,再没有以如此气势来过沧州。接替黄河的滹沱河,后来也汇入子牙河去天津入海了。它们走后,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每一份都附带一种精神。

“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先驱和代表张锡纯,为采药铺里寻常可见的旋覆花,竟然去离家50多公里的武帝台。张锡纯说,唯有武帝台上的旋覆花咸而兼辛,是《神农本草》说的模样。药无贵贱,对症则佳。这一来,武帝台旋覆花便与长白山老山参划了等号。张锡纯还说,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得意于滹沱河,沧州至今都保留着两座明代石桥。一座在献县,叫单桥,始建于明崇二年(1629年),按地形水势设计,南高北低,是世界最长不对称石拱桥;一座在杜林,叫登瀛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4年),三孔敞肩拱形石桥。两座桥,不但沟通货物与人流,也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善心。捐资建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水与壤的特殊相遇,会给耳、目、鼻、唇、舌带来独特感受。比如,黄骅娘娘河畔的冬枣和红薯、泊头清凉江畔的鸭梨、献县沧县滹沱河下游的金丝小枣、南大港湿地里的草鱼。就算河道废弃了,特殊的相遇,也会化作精神,注入味道,像肃宁古唐河畔尹庄梨、泊头黄河故道与滹沱河故道的黑桑葚。它们都是存活的古河精灵。

黄河改道南去不久,大运河来了。如一道召集令,催生出桑园、连镇、泊镇、砖河、长芦、兴济、流河、清州、马厂等繁华市集,一时间,沧州、吴桥、东光、泊头把治城迁到这些繁华的集镇。马可·波罗沿大运河行走时,长芦还是个集镇。一百多年后,大运河越来越重要,知府贾忠决定把沧州城,由旧州迁至大运河畔最大的码头旁。按当时设计,城西有运河,城东是大水坑,要取城方正,就要把文庙圈进城。可是沧州没出过文状元,文庙不能建在城里。可甩在城外,就要缩小城圈或让城西南角凹陷进去。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城西南有一个运河的大急弯,经常决口,城凹陷进去,正可延缓水患。于是,缺了西南角的沧州城就成了“幞头城”。凹陷进去的西南角,正好对着码头,为了方便取水与货物进出,贾忠便设置了小南门。开始小南门前只有卖鸡、卖菜的小摊。渐渐,小摊固定下来,有了柜台,搭了凉棚。卖缸的、卖书的、卖鸡的、卖锅的来了。再后来,小南门周围盖起了房子,有了钱铺,缸市街、书铺街、鸡市街、锅市街、牛市街应运而生。又扩散到南湖一带,成了“大集区”。

时间叠加,“小南门”商圈儿体量逐渐增大,辐射到了大运河两岸的其他市镇乡村。一直到现在,“华北”“同天”“荣盛”“明珠”等多个商圈儿,都有“小南门”遗风。谁又能说,黄骅信誉楼、肃宁淘宝、南皮信合现象,不是“小南门”的衍生呢?像“王府井”“观前街”“夫子庙”一样,“小南门”已成为城市繁华与创新理念的代名词。

武术、杂技、落子与沧州段大运河的九曲十八弯,互为因果地兴盛起来。正如一位深谙重庆文化的作家说,是码头文化诞生了重庆火锅。码头文化的特点,江湖气息浓郁,轻原则,重义气,条条框框少,喜欢感情用事。

一度,繁华背对大运河,转向了津浦铁路、105国道、高铁站、大海而去。失去漕运功能又断了水的大运河,意志没有消沉。它知道,静与动竟然只差一束光线。

贯穿沧州中心城区的大运河,神似《大禹》与《女娲》两本书里夹带的两幅长图的平静叠加。平放在窗玻璃上,阳光射入长图,长图似乎突然被注入了灵魂,奔涌翻腾起来。犹如那条桅帆林立、漕运繁忙的大运河。雄安郊野公园开园,其中沧州林就模拟这些标志着沧州的河弯形态。

沿着标志性河弯行走,感受着每一个弯里的重生与裂变。南川楼、朗吟楼拔地而起,与清风楼三足而立,运河似乎长高了;形态各异的石狮,在“几”字湾里,萌化了运河水,拓宽了河道;园林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无缝融合,昔日那个不伦不类的“水浒岛”会是什么感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就像启开了一个巨大的冰窖,里面的历史与文化都是鲜活的。像开启了封印的洪荒之力,挺直了沧州脊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7-3155727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jinribohai521
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理管理办法 今日渤海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7-3155727
c 2015-2017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备案编号:冀ICP备1000832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17

http://beian.miit.gov.cn

技术支持:河北欧米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