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栽”沧州谋壮大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1-05 13:46来源:沧州日报 “90后”青年李通,留学归来后进入父辈的公司,帮助公司将外贸额扩大了一倍,生产的高档西服衬布95%出口。而今,公司从雄安新区迁出落户献县,李通参加了沧州市工信部门组织的学习,计划打造信息化自动化生产,对于公司今后融入沧州服装产业链条、打开国内市场也有了进一步打算。 “移栽”沧州谋壮大 本报记者 郑进超 在沧州二次创业 看着生产线上成型的高档西服衬布,李通的脸上浮出笑意。作为天安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要统筹调度好生产和项目搬迁,在沧州试生产的同时,要把容城的老厂搬迁过来,还不能影响出口。 从去年6月摘牌,8月取得施工许可证,到今年5月竣工,剔除疫情的影响,建设周期用了不到半年,在同批来献县投资的企业当中动工最早,建设速度最快。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虽受到疫情影响,但对天安公司的冲击并不大,生产和搬迁有序衔接,也保证了市场的需要。 公司投资1.05亿元,从容城来到沧州二次创业,李通看中的是献县的投资环境。 李通表示,在此之前他曾在邻省某市投资上百万元,但是在审批环节迟迟没有进展,最终耗尽了他的耐心,于是他在考察后选择了献县。 在献县,从相关领导到普通百姓对他表现出的热情,让他感到这里干事创业的氛围分外好。 办事效率高,是李通对开发区的评价。 一来献县开发区,相关部门就给了李通一张“明白纸”,先办什么手续,后办什么,一步步、一条条,步骤清晰地罗列出来。 “我们在经营企业上是内行,但办理这些手续却摸不着门道,如果让我们自己办,不知道得浪费多少人力和时间。现在好了,在这里不用我们操心,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前期准备,比如我们自己准备好施工图、联系好施工队,开发区就有专人帮助我们办理一切手续。” 正是开发区的优质服务,让李通下定决心在这里投资兴业。预计项目年产新型环保衬布40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可达1.6亿元,利税1200万元。 产量秒杀老厂 天安尚在容城时,在李通主管下,外贸订单量攀升了一倍,如今在沧州,按照李通的长远规划,天安在未来将融入沧州的服装产业链条,开拓国内市场。 如今的天安公司,是老厂的加强版。 走进厂区,新颖别致的办公楼,高大整洁的两层车间,崭新的水洗织布机……产量秒杀老厂。 李通介绍,老厂区占地76亩,而新厂区面积仅30余亩,是老厂的一半,产量却比老厂还高,一是由于土地容积率比较高,另一方面,公司新购进一批国内比较先进的生产设备,老厂只有一小部分设备搬迁至此。 最近,李通参加了沧州市工信部门组织的企业高管赴深圳学习信息化活动。在看到犀牛工厂后,李通被深深震撼了:“车间里一水的智能制造,一个工人也没有。”而且相较其他工厂,“犀牛工厂”每块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ID”,进厂、裁剪、缝制、出厂可全链路跟踪;产前排位、生产排期、吊挂路线,都由AI机器来作决策。 “下游的企业都这样做了,我们也得跟上趟儿。”在他的规划里,不仅要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实现制造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也将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 落户沧州,还让李通产生了进一步融入沧州服装产业链条的想法。 眼下,服装产业已成为沧州的特色产业,而李通也关注到了明珠国际服饰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好多商户是从大红门转移过来的,而之前公司就在大红门设有办事处。” 从公司的产品来看,李通认为,公司自成产业链,生产从原料丝到衬布的系列产品,原料丝不仅自用还能供应市场。此外,国家正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市场是一块大蛋糕,后期也会大力拓展国内市场,与沧州的服装企业展开合作。 兴业是兴趣更是责任 作为一名“90后”,同时也是一位创二代,李通难得地将责任与兴趣融合在了一起。 天安公司是李通父辈辛苦创下来的企业,入选“中国十大衬布品牌”,产品通过了国际织物环保一级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新型环保高端衬布,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享誉国际,对他来说,这份事业需要继承并发展,另一方面,李通对企业经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了做强外贸,他专门赴英国留学,学习外贸与管理,一年半的学习,他的英语已经说得很流利,和外国客户交流起来游刃有余,并且有了能聊到一起的话题,同时对外贸规则的理解更透彻。2014年回国后,他主管销售,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将外贸额提高了50%。 如今,李通把工作重心放到沧州,平时就住在厂子里,企业刚落稳脚,很多事需要他来协调,有事就在沧州和雄安新区之间来回跑。 眼下,他正在做的就是招聘人才,不仅在沧州本地,也在深圳、杭州等地招聘互联网方面的人才,为未来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