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科技创新的大路上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5-28 14:20来源:沧州日报 走在科技创新的大路上 ——记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郝天臻创新团队 本报记者 周洋 本报通讯员 祖天林 日前,记者在位于我市的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内看到,企业创始人郝天臻正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内和同事们忙碌。“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应用现场,和‘战友们’一起攻克技术难题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他说,这家专注于石化脱硫和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企业,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1984年大学毕业后,郝天臻被组织分配到中国石化沧州炼油厂。他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几乎干遍了炼油厂所有的技术岗位。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认真钻研和思考,不断创新和提高。正是靠着勤奋和创新意识,他在中石化沧州分公司工作期间,和团队完成的“丙烯精制塔液相丙烯回收方案”获河北省经委、科委颁发的省级一等奖,“90#汽油生产技术”获河北省经委、科委颁发的省级优秀奖,“新型液体汽油抗氧剂研制应用”获中国石化科技部优秀奖,“硫磺回收富氧工艺试验与研究”获中国石化科技部优秀奖…… 为了将创新成果在更大的领域推广,2007年,郝天臻发起并联合志同道合的技术研发人员创立了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石化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石化三剂及原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专有特型设备、仪器仪表的研发、委托加工和销售,技术及货物的进出口等业务。 凭借20多年的炼油技术积累,郝天臻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将石化产品脱硫及节能减排技术定位为努力方向,公司业务始终专注于这个领域,注重创新和研发。2012年公司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清洁油品联合实验室,2015年公司被认定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场多年的磨砺,培养造就了高效的研发团队和工程化设计团队,公司不断创新的技术,满足了炼油行业产品质量不断升级和环境保护标准持续提高的要求。企业在炼厂气脱硫、硫磺尾气脱硫、汽油和液化气脱硫醇、MTBE脱硫和催化汽油脱硫等技术领域,做出了丰硕的业绩,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走出国门。 在石化科研领域奋战30多年的郝天臻,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超前的预判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经常准确地踏在市场需求的鼓点上。研发“满足国V/VI升级的FCC汽油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技术”,就是郝天臻和其团队的一次“主动出击”,又一次契合了市场的迫切需求。 郝天臻说,我国的汽油产品以催化汽油为主,其特点是高硫高烯,国V/V I清洁汽油要求“深度脱硫”,采用传统加氢技术对催化汽油实施深度脱硫时,在精制过程中因烯烃饱和不可控必然造成辛烷值大幅损失。如何克服“深度脱硫”和“辛烷值损失”这个矛盾,是关系到汽油质量升级能否如期实现的大问题。为此他们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合作才能共赢。2012年,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并在沧州设立清洁油品联合实验室,双方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大了催化汽油脱硫的研究力度,原创性地提出了“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思想。 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郝天臻和研发团队其他成员一起,对催化汽油脱硫进行了大量试验和摸索,多方查找辛烷值损失最小的控制点。经历一次次失败,承受一次次的打击,但是团队从没放弃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方努力下,新技术终于成功。打破了清洁汽油生产的传统模式,通过对催化汽油实施三段切割和萃取分离,实现了硫化物和烯烃等关键组分定向分离,实现了催化汽油“深度脱硫、适度降烯、辛烷值损失可控”的质量升级目标。 2017年3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曹湘洪院士为主任,胡永康院士、舒兴田院士等9位学科领域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这项技术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项技术创新性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巧妙解决了“深度脱硫与汽油辛烷值损失”这一突出难题和关键矛盾,实现了分子炼油理念下的关键组分管控和清洁油品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今年伊始,《满足国V/VI升级的FCC汽油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技术》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文章分类:
双创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