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5-21 11:05来源:沧州日报 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村庄,掩映在绿树红花间;一条条宽敞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村民门前;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展现着乡村新风尚……穿行于沧县各个村庄,顿觉田园光景远胜从前。 环境好了,日子舒坦了,干劲更足了……欢声笑语中,好消息不断:近日,经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考核评定,沧县被评为2019年非贫困涉农县(市、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先进单位。 美丽乡村破茧化蝶,广袤田野升腾起新的希望。近年来,沧县以加快乡村振兴为契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投入“真金白银”,留住“形”、守住“魂”,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沧县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沧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掠影 本报记者 祁洁 本报通讯员 岳培新 郭聪慧 孙永智 村庄换新颜 幸福指数增 “俺村美不美,看完照片您再说。”最近,沧县张官屯乡八义庄村成了“网红村”。不少村民把村庄美照晒到抖音、微信朋友圈,立即“圈粉”无数。 街巷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绿树红花掩映;村民一有空,抄起扫帚里里外外扫着……人们来到村里参观,果然不徒有虚名。“村里环境好了,俺们打心眼里高兴!”难怪村民乐与他人分享美景。 前些年,大伙儿可没这心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全村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尤其到外村参观,越看越觉得自己村落后。 “村容不整,村风民风难变好。”大伙一致认同“环境能塑造人”这个理儿。于是道路硬化,村庄美化、亮化、绿化等几大工程在全村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村里有活,大家抢着出义务工;各家主动把院里院外收拾得利利索索;晚上在广场上跳跳舞、健健身……“环境好了,俺们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 从曾经的其貌不扬,到如今的颜值刷新,八义庄村的美丽蝶变,恰是沧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写照。 乡村振兴,环境是前提。近年来,沧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来打,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不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让村庄美丽底色亮起来。 如何让人居环境彻底变得净、畅、美?院里院外、村里村外,清垃圾、拆违建,全县上下打响了环境“保卫战”。高速合围区内村庄纳入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合围区外其他村庄全部聘请专业公司开展日常环境维护;以旅发大会为契机,高标准打造沧盐路、307国道、104国道等一批样板路和沿线村庄;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全县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严格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大力推动农村路网建设;高标准做好村庄规划编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一个个村庄美丽转身,一幅幅生态美、生活美的田园画卷次第呈现。 产业促增收 致富有奔头 提起种地,不少人蹙眉头。沧县鑫翰合作社负责人张文国不但不怵头,反而多多益善。 除了流转周边及天津地区的1万多亩地,合作社还托管着1.9万余亩,几万亩的面积在外人眼中觉得不可思议,在张文国看来,却轻而易举。 闹了半天,他种地有秘密“武器”:无人播种机、无人喷药机、无人收割机,还有各种现代化的大型设备,各种设备搭档,能为各种地块和作物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 把土地集中到一块儿种,成本低了,效率高了,收入也提高了。但张文国的视线不止于此。“如何让土地种出特色、种出效益?”他不停琢磨着。 鸡跳脚玉米渣、花爬豆、小绿豆……如今,一些老品种成为餐桌上的香饽饽。寻找老种子,搞深加工,张文国越干越欢。一公斤杂粮卖到二三十元,一公斤黑小麦面粉卖到了近百元……“延长了产业链,收入翻了好几番,地越来越有种头了。”村民们纷纷尝到了种地的甜头。 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如何提高农民的种地积极性?沧县专门制发《沧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持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与此同时,调减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大力发展瓜果、蔬菜、杂粮、棉花、大豆等特色种植;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外出取经……立足现有基础、挖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沧县始终将各个乡村的产业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筑牢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文明成新风 乡村气质升 如今,在李天木乡,“攀比风”日盛。不是比别的,各村比着做好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论走进哪个村,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 在小田庄村,8名大学生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成为摸排宣传员,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排查有无发热人员和外出外入人员。 孙庄子村的87名志愿者,轮流用三轮车拉着音响巡回宣传防疫知识,在寒风冷雨中坚守卡点,“疫情不退,我们不退。”为保护全村老少的生命安全,他们无怨无悔。 除了疫情防控,平日的好人好事更是数不清。李天木村爱心团队定期巡河,捡拾河道两侧垃圾,每月看望敬老院老人;全乡开展“明礼善行?德润天木”系列活动,涌现出王国良等敬业奉献的机关干部,李金治、李福财、代春武等讲团结协作、讲发展业绩、讲机制规范、讲廉洁自律、讲和谐稳定的“五讲”干部……“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如今在李天木乡,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在黄递铺乡南王村,家家户户也在暗地里比。 每天早上,村民刘翠兰被婆婆催促好几遍,才肯踏实出门。老人的屋子得收拾利索,衣服洗得干干净净,饭得调着花样做,不是老人挑事,这是她给自己定的硬性标准。她常说:“孝敬好老人,就是最大的福气。” 马植俊也是村里有名的好儿媳。婆婆患脑血栓行动不便,十几年来,她每天给老人擦洗、按摩,从无半句抱怨,老人离世时已101岁高龄。 老人颐养天年,村民日子和美,南王村的孝悌村风出了名。 在沧县,这样和气的村庄比比皆是。 乡村振兴,文明是保障。为让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沧县在全力推进环境整治的同时,大力培树文明乡风,抓好农村“十个一”建设,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四进”活动。充分发挥沧县“书法之乡”“曲艺之乡”的文化资源优势,举办“沧县旧州镇贾村第一届大鼓交流大会”“沧县职工文化艺术节”,开展沧县第三届“大美枣乡、艺彩缤纷”民间文艺进城汇演、下乡巡演等活动。在全县231个县级以上文明村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传统文化等主题的文化墙。全县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弃陋俗、倡节俭、树新风,成为新潮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人多了;闲暇中,喝酒打牌、拨弄是非的少了,读书看报、娱乐健身的多了……行走于乡村间,一股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吹进百姓心田,滋润着千家万户。 干群心连心 振兴有劲头 “欢迎来南堤做客。”如今,兴济镇南堤村党支部书记袁振强这话说得有底气了。 初夏,玫瑰花开正艳,稻秧长势喜人,空中不时有叫不出名的鸟儿飞过,来这儿赏赏景、挑挑野菜、听听鸟儿的歌声,这郊游挺嗨吧。 头些年,他可不敢说这话。村里四处脏乎乎的,没条像样的路,人们宁可荒着地也懒得种,这样的村庄,没啥特色,又谈何振兴?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干部带好头,村民才能拧成一股绳。”这话不能空喊。村里清垃圾,村干部带头干;村里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年年有分红;集稻田、荷塘、玫瑰园等于一体的观光、旅游、种植等综合现代农业园区逐渐成型,生态画卷一点点铺展开来……“村庄怎么发展,先向村民征求意见,目标既定,党员干部先甩开膀子干。”袁振强道出了治村的“秘诀”。 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起着“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形成乡村治理强大合力?沧县严格落实三级书记负责制,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压实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来抓,在每年的县委全会、“两会”、三级干部大会、“双述双评”等会议上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同时制定《沧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规划》,并根据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多轮次督导检查,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认真开展农村干部教育培训,重点提升全县村党支部书记综合素质。“从解决温饱到追求美好生活,俺们参与乡村振兴的劲头更足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