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持久性的陪伴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04-25 11:25来源:沧州日报 让阅读成为持久性的陪伴 汝汀 随着新一年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全国各地掀起了读书热潮。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读书倡议,让“全民阅读”的概念深入人心。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网络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让更多人重拾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成为生活中持久性的陪伴,值得深思。 书不可以强读,读书时的心境很重要。即便是面对一本好书,读书人如果心态浮躁,也难以读出它的韵味。或许是因为工作太忙、太累,对很多人来说,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竟成了件奢侈的事儿。其实,读书的时间总归是有的,打游戏、躺在床上发呆的时间,都可以用读书来替代,只不过有时候我们错把读书当成了负担,认为那是忙碌之余的另一种累,这便导致了如今读书率的下降。爱书的人,很容易从字里行间找到快乐,不爱书的人体会不了这种快乐,读书便成了“强读”。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触:上中学的时候,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忙里偷闲,看上一会儿课外读物,是件十分幸福的事儿。步入社会后,有了很多“名正言顺”的时间可以读书,却读不出昔日的感受了。随着网络多元化发展,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接收到各式各样的信息,有人倾向于阅读手机上趣味化、猎奇化的快餐信息,而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一本著作。有人解释称“看快餐很轻松、读书太费脑”。所谓“费脑”,便是对读书的误解。很多时候,著作之所以成为著作,好书之所以成为好书,原因之一便是他们并非晦涩难懂,而是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无论何人,总能在其间找到人生的共鸣。尝试给自己一个机会走进一本好书,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放松。 如今流行一个词语叫“轻阅读”,其中的“轻”,强调的是读书时的状态,提醒人们以放松的姿态去读书。《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曾对读者说:“就是最忙的人,读这种小说也是正当的消遣,因为弓弦不能老绷紧了不放,人是个软弱的东西,没有一点适当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比意识里的强迫阅读要好很多,所谓的“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让阅读举重若轻、渗透内化的社会氛围。 有网友表示:“书不该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该是挥鞭的武士,而应是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以一种‘陪伴者’的姿态出现。”陪伴者的姿态,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的跟随。很多博览群书的人思维敏捷、出口成章,这是一种厚重底蕴的体现。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或许不会在刻意的短暂阅读中出现,但当一个人把读书融于生活时,定能够形成长久的积淀。
文章分类:
清风楼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