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旧小区披上“防护服”
——运河区隆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徐利民的抗疫故事
本报记者 尹君伊
“是120吗?我们这有工作人员晕倒了,请快点过来!”2月18日,救护车呼啸的警笛声让运河区隆华社区居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他们的社区书记徐利民晕倒在了工作岗位。
熟悉徐利民的人都叫她“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可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家又对她有了新的认识:这位“80后”社区党总支书记,用她柔弱的身躯,把隆华社区这个老旧小区看护得严严实实,为大伙儿披上了安全的“防护服”。
隆华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辖区有22个无物业的老旧小区,3000余户、7000多人,地大、户散、人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伙儿都跑来问徐利民怎么办,她给出了诗句一般的回答:“困难是礁石,我们就是海水。只要敢于进击就会激起美丽浪花。”
徐利民树立了一个“党员抓在手,群众跟着走”的工作理念,迅速建立了“隆华党员防疫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和“隆华社区领头雁”,在“网络誓师大会上”,她动情地说:“战役已经打响了,现在就是需要我们的时候,请看看您胸前佩戴的党徽、想想您曾经扛过的钢枪。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不站出来?谁站出来,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一席话激起千层浪,党员的先进性、退役军人的铁血情、楼片长的主人翁意识被点燃了、被唤醒了。短短一天时间,22个老旧小区“三个一”(一名党员、一位退役军人、一个楼院长)全部到位,他们拿起小喇叭,成了政府政策的宣传员;他们捧着摸底表,成了入户登记的排查员。他们带上红袖标,成了检测体温的守门员;他们背上了消毒桶,成了自我防疫的洒扫员;他们整点收集群众清单,成了社区采购配送的报单员。
在徐利民的带领下,有物业小区居民所享有的服务,在这里的无物业小区里一样不少:进小区测量体温、免费提供消毒液、义务消杀楼道、提供代买服务……隆华社区带着党员们将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把社区大家庭看护得严严实实。
大年三十近后,徐利民一天没歇、一站没停,从早到晚,身体在跑、脑子在转。每一项工作,她要亲自过问;每个决定都要她去做研判;每天接打的电话不下60个,常常是放下电话就是微信语音。
长时间熬夜、紧张,徐利民终于撑不住了。2月18日,她脑子“轰”一声,意识全无,小小的身子狠狠地摔倒在地上。近半个小时的紧急救护后,徐利民煞白的脸慢慢出现了一丝红润,模糊的意识渐渐恢复了正常。同事们都吓坏了,医生建议她住院接受全面检查,她拒绝了:“我没事,让我睡一会就好了。”
仅仅躺了一天,徐利民就带上速效救心丸,重返“战场”。同事们急了,纷纷“轰”她回家:“你疯了吗?赶紧回去休息,这有我们!”可徐利民说:“在意识恢复的那一刻,我也很害怕,直到现在我都后怕。可是,你们都在这儿,我怎么能离开?”
正如她自己创作的小诗《宣战》中写的那样:疫情,让所有节奏都变得快起来!快到,让你前一秒还担心被感染,时而踌躇,后一秒却成为战士,果断选择义无反顾;快到,记不清早餐的内容、午餐的时间;只记得夜深倒头睡去时,下意识把手机放在枕边……
徐利民说:“春天已经来了,花儿开了,我们今天攥紧拳头、咬紧牙关,明天一定能够手牵手‘共赏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