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官微:jinribohai521

一个家族的护书传奇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9-10-18 11:16来源:沧州日报

  提示:我市著名书法篆刻家刘化一出生于耕读世家。家中藏有两箱古书,这被全家视为最大的财富。闲暇时翻阅书籍,成为家人们的一大乐事。而经历兵燹、洪水,家人世代接续藏书、护书的故事,更令人动容。 

一个家族的护书传奇

本报记者 杨金丽

  1 日本人烧杀抢掠 却烧不毁那些古老的书籍
  1940年6月24日,是沧县北白塔村每一个老人都忘不了的日子。那一天,日本鬼子包围了整个村,打死村民20多人,30多人重伤,全村420多间房屋被烧成一片平地,仅剩下3间破房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白塔惨案”。
  因为刘松坡的拼死保护,刘家传世的几百册古书得以幸存于世。
  从清嘉庆年间到清末废除科举制,刘家五代17人,其中考取监生1名,秀才1名,武秀才1名。学传三代,方为世家。到刘松坡这一代,刘家已成为耕读世家。
  刘松坡是刘化一的伯父。他早年曾在东北跟随叔父读新式学堂,古诗文的造诣也很深。后来返回村中,主办村国民小学,既有德行、学问,又有胆识、气度,在村民中很有威望。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沿津浦线南侵,不久占领沧县。国民党部队南撤,八路军在敌后发动群众武装抗日。北白塔村因为位置特殊,适于伏击,而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村。1940年,八路军与日军在此展开拉锯战。日军屡屡失手,从此视北白塔村为眼中钉,伺机报复。由于形势紧张,村中百姓大多逃到邻村避难。
  1940年6月22日下了一场透雨。23日,躲在外面的村民返村种庄稼。24日凌晨,日伪军近千人迅速包围了北白塔村。他们挨家搜人,把村民赶到土地庙旁的空场上,随即放火点燃了民房。小村庄顿时火光四起,浓烟冲天。为了逼问八路军的下落,日寇拿枪打死了20多人,刘化一的叔伯爷爷和叔伯父共3人死于这场惨案中。
  惨案发生后,村民们赶回来,等着他们的,是二十几具血淋淋的遗体和被烧为一片灰烬的家园。悲痛中,让刘家人颇感慰藉的是,家传古书还在。原来,就在惨案发生前,刘松坡感到形势不好,将书籍放入书箱,埋在地下。日寇屠杀中国人,烧毁家园,但他们永远征服不了中国人的心——书在,文脉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就在。惨案发生后,北白塔人满怀仇恨加入抗日洪流。

  2 洪水淹没家园 夫妻俩站在屋顶捞书晒书
  1963年夏,沧州一带发大水。当时,刘化一正在捷地中学读书。要放秋假了,学校规定,运河以东的学生放假不用返校;运河以西的学生留校不能回家。因为,河西水势浩大,是洪水的重灾区。刘化一不得不留校,他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留守家中的父亲刘怡庵和母亲邵珍媛。
  眼见水势越来越大,刘怡庵和邵珍媛牵挂的,却是家中的藏书。眼瞅着大水漫进屋子、漫过灶台、漫过土炕,两口子的心揪得越来越紧了。他们早已把书放入书箱,又用油布包裹了起来。但是,往哪儿放呢?两口子四目相觑,谁也想不到好办法。
  “放到树上去吧!水再大也漫不过树去!”刘怡庵说。
  “万一掉下来呢?”邵珍媛问。
  “我们弄结实点儿,总比看着被水冲走强。”

  夫妻俩戴上斗笠、披上蓑衣,手捧两个油布包裹好的书箱来到院中。
  院子里有棵老枣树。刘怡庵爬上树,把书箱尽可能地固定在最高的位置上。邵珍媛在树下一个劲儿地嘱咐:“放得牢靠点儿!小心点儿!”

  当晚,一夜的狂风暴雨。夫妻俩在雨中站了一夜,他们眼睁睁地望着书箱,书箱最终还是掉下来了。那一刻,两个人心凉无比。
  第二天一早,水势越来越高,房子被淹没了,房顶成了陆地。两口子站在屋顶上,看到书箱外层的油布已被冲开,书箱就漂在水里。他们赶紧打捞,将两箱书捞到了屋顶。箱子里已灌进不少水,书都已湿透。好在此时天已放晴,阳光充足。他们就把书拿出来晒在屋顶上。那一天,别人在忙着抢险救灾,刘怡庵和邵珍媛却在屋顶上忙乎着晒书。夫妻俩捞书晒书的身影,成了这个村子最独特的风景。

  3 古书重现光彩 守护的是书籍更是文化
  如今,刘化一的伯父及父母早已不在人世,但刘家人惜书、爱书的家风却绵延至今。
  刘植厚是刘化一的儿子,他从小习帖练字,养成了临池日课的习惯。工作之外,他每天总要与毛笔为邻、诗书相伴。刘熙垚是刘植厚的儿子,16岁了,受家庭影响,也颇通书墨。因为刘熙垚高中住校,一家三代难得凑到一块。每次凑到一处时,他们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翻出家藏的古书认真阅读。
  这些古书,是刘家世代珍藏的宝贝,经历了世纪的风风雨雨。每当说起这些书籍,刘熙垚的爷爷刘化一就有满腹的辛酸和欢喜。战乱、兵燹,毁不灭它们;暴雨、洪水,冲不走它们。家族中一代代人的护书故事,有智慧,更有胆量,是勇气,更是情怀。
  因为年代久远、屡经灾难,这些书都已泛黄,有的脱落了页码,还有的已经粘连在一起,很难揭开了。一家人却视若至宝,每翻起泛黄的书纸,都好像在拿起一件古老而珍贵的瓷器。
  “这些书太贵重了,我必须珍视!”刘熙垚说,爷爷曾告诉过他这些书的故事,他知道,这些泛黄的书页里,不仅有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知识,还藏着自己家族藏书护书的故事和传奇。



声明: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理管理办法 今日渤海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7-3155727
c 2015-2017  今日渤海网-沧州报业集团主办 备案编号:冀ICP备10008322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80017

http://beian.miit.gov.cn

技术支持:河北欧米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