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市民素质 创建文明城市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8-04-13 11:13来源:沧州日报 当前,我市正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我市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创建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市民参与意识不够强,创建热情不够高;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停车辆、践踏绿地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城郊接合部脏乱现象较为突出;乱贴乱画的城市“牛皮癣”现象仍然存在等。所有这些现象折射出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部分市民综合素质不高。 创建文明城市,实质就是提高市民的素质。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在文明城市建设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归根结底反映在人的行为上,决定于人的素质,没有市民素质的提高,即使一时达到了标准,也难以有生命力。因此,我市应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市民素质,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市民文明意识。制定市民道德标准,明确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具体内容,细化文明市民的行为要求;加强校园道德教育,在各中小学开设文明市民课程,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文明素质;重视社区道德建设,有意识地培育社区文化,熏陶和规范市民的行为习惯,通过扶植社区教育,利用社区资源,弥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足;要营造争做文明市民的氛围。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传统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围绕提高市民素质开展主题宣传,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平台;同时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适时制作编发思想教育、道德规范等各类主题网页、短信、彩铃,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 二是完善公共设施,提供物质基础保证。要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经费投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从而使公共厕所、垃圾箱、社会车辆停放泊位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数量得到增加,且得到更合理的布局;使公共交通车辆的数量得到增加且公交线路得到合理的设计;使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益设施更加完善,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供物质基础上的保证。 三是建立健全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深入扎实抓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治安秩序和不文明行为“五大整治行动”,大力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等“五乱”现象,制定相关法规细则,建立健全各种贯彻落实的机制,通过健全机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管理约束力度,提高不文明行为的成本,引导市民自觉摒弃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通过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来凝聚人、影响人、提高人。 市政协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