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向世界亮出最美文化名片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09-23 11:12来源:沧州日报 向世界亮出最美文化名片 ——走进中国杂技之乡吴桥 记者 袁洪丽 通讯员 李坤霖 几十米高的高架上,数名演员静静伫立,随着音乐响起,演员们开始在空中“起舞”,熟练地翻转、接力、跳跃……动作扣人心弦。有的演员还不时故意倾斜一下,引得观众惊呼不断、掌声不断。近日,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大剧院内,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空中飞人表演。 在吴桥,这样的精彩演出很常见。“说起杂技,便会想到咱吴桥!”剧场负责人王立刚说。“上到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农家小院,时常可见有人翻一翻跟头、变两个戏法,演出道具多是家里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尽显人间烟火气。 吴桥杂技起源于先秦时代的角抵戏,汉唐时期一直是宫廷表演的重要节目。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繁华,杂技艺人沿河“撂地摊”,杂技技艺由此开枝散叶、走向世界。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亚非欧14国,每到一处接见华侨时,总有吴桥的杂技艺人,周总理欣喜地说:“吴桥真不愧是杂技之乡!”1987年创办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如今已举办19届,成为中国杂技艺术领域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国家级国际性艺术赛事。 走进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杂技学员正在练习蹬技,一招一式,颇见功力。从2002年开始,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承担了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交办的外籍杂技人才培养任务。“到目前,学校已为20多个国家培养杂技留学生600余人。”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副校长王洋介绍,留学生回国后有的创办杂技团和杂技学校,有的在世界舞台上表演。“杂技搭建起对外交往的友谊桥梁,让中国杂技文化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 2006年,吴桥杂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为吴桥杂技增添了旺盛生命力。截至目前,吴桥建立杂技非遗传承基地20个,认证挂牌杂技专业村17个、杂技演出团体132家。全县47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杂技艺人,杂技专业户超50户的杂技村有100多个。 每逢周末,杂技剧《江湖》都会在吴桥杂技大世界上演:LED大屏幕上宇宙浩瀚、星际运转,杂技始祖吕洞宾乘五彩祥云而来。时序随着灯光音效更替,蹬技、柔术、空竹、飞叉等各种技艺各美其美,再现运河两岸的繁华盛景。可一转眼,风云突变,一艘帆船在狂风巨浪中航行,荡杆表演恰似搏击风浪,演员空中飞跃令现场千余名观众紧张到手心出汗……戏剧艺术与杂技技巧实现美妙结合。 这是吴桥大力推进“杂技兴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吴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杂技教学、演出、旅游以及道具研发生产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杂技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吴桥县先后投资2亿元用于杂技大世界景区整体提升。景区集娱乐、表演、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既有原生态的民俗表演,又有蕴含高科技的舞台演出,推出了《江湖》《运河·印象》《时代》等多个精品剧目。作为非遗杂技项目保护与传承基地的吴桥杂技大世界,目前有杂技类代表性传承人36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拥有非遗传承人最多的民俗旅游景区。 同时,吴桥县还积极推行“杂技进校园”工程,通过编写教材、选聘教练、整合课程以及组织展演比赛等方式,吸引了全县12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参与。目前,吴桥县已有近3万名青少年儿童投入到杂技文化传承中。 漫步吴桥,杂技无处不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里,游客不仅观赏到精彩表演,还可以亲身体验众多项目;吴桥县实验小学校园里,杂技元素被融入团体操,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杂技的魅力;秋日阳光下,吴桥运河公园步道上,时不时可见到年轻人压腿、倒立的身影,成为运河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上一篇碧水悠悠文脉兴
下一篇时政微视频丨强国必先强农
|